甚麼是精神病?
要知道「精神病」是什麼,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「精神」。
「精神」所指的是人的思想、情緒、感官、以及行為等等。
當我們在思想、情緒、感官、以及行為等方面有著顯著的改變,
而這些改變影響到我們的個人、工作及/或社交功能時,我們便很有可能患上了「精神病」。
常見的精神病種類
抑鬱症及焦慮症都是常見的精神病。

抑鬱症
患上抑鬱症的人不單單只是感到「不開心」。抑鬱症會令一個人的情緒、行為、想法等有著顯著而持續的改變,而這些改變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運作。

焦慮症
一般人在某些情況下也會感到焦慮,例如在考試、面試或重要的場合。但患上焦慮症的人會經歷比一般人更嚴重而持久的焦慮,而這種焦慮會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,令他們逃避某些事物、場地或人物等。

對精神病以及患上了精神病的人的誤解
很多人都會以為患上精神病就是「痴線」、「怪人」;另一方面亦有些人覺得精神病患者一定沒有自理能力,要依賴其他人才能生存,因此會投以可憐的目光。這都不是必然的。就如剛才我們提過一樣,就算是有精神病亦可以同時擁有心理健康,而亦有很多患上精神病的人沒有明顯的症狀。而同時,各種精神病的成因不同,因此無論任何性別、年齡、階級、種族等,都有機會患上精神病。

不論是我們,或是社會大眾,可能都會想找出患上精神病的人的某些既定、外顯的症狀,因此產生了標籤。然而就算是患上了同一種精神病的人,亦沒有兩個是一樣的,更何況精神病的種類繁多。就正如你和我,儘管都是香港人,亦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。
為什麼會患上精神病?
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的病因會導致精神病,患上精神病的成因通常都有多種誘因互相影響。接下來,當我們談及精神病的風險因素,我們將會提及三方面:
1.生理
包括和身體組織或系統的運作有關的風險因素

-神經系統運作異常
-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(負責於腦部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,如血清素會影響睡眠、情緒及食慾)
-腦部受損或腦部功能異常
-內分泌系統運作異常
-遺傳
2.心理
包括和思考方式、看事物的角度、處理問題的方法等有關的風險因素
-看事物的角度:例如覺得事情非黑即白,或只選擇性地看負面的事物,都會有機會讓他們面對更多壓力或情緒低落
-經常著迷沉思默想負面的事物,思想容易轉牛角尖,自我或對事物要求過高以致承受過大的壓力
3.外在環境

-因種族、性別、社會地位等社會因素而造成之壓迫
-生活中重大的轉變
-過往的經歷(如創傷經歷等等)
-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壓力
3.外在環境
-天氣
隨發生的頻率、嚴重性以及每次維持的時間愈高或愈長,惡劣的天氣(例如:乾旱、水災、空氣污染等)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所帶來的影響亦會愈大。這種天氣會由最少三個途徑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
1. 更嚴重及更頻密的自然災害,會摧毀居住的環境,造成焦慮相關的反應,甚至是長期及嚴重的精神困擾
2. 增加受傷或損害生理健康的風險,從而影響心理健康
3. 危及我們賴以為生,以及令我們有安康的生活的自然以及社交環境 *Climate change and mental health: A causal pathways framework (2010)